身穿银色盔甲,披着金色斗篷,伴着动感舞步,任鑫变幻出各色脸谱,光影交错间尽显飒爽英姿。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31名变脸方阵的演员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成都古老的非遗文化——川剧变脸,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7月28日,演员在大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川剧变脸。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资料图片)
↑7月28日,演员在大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川剧变脸。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台上一眼千年,台下十年一剑。很难相信,摘下脸谱的任鑫和大部分参加表演的学生一样,都是第一次“零基础”接触川剧。
↑7月23日,任鑫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因为天气闷热,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04年出生的任鑫成长于大巴山深处的通江县,自幼喜爱跳舞的她如愿考入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今年3月下旬,学校开始为成都大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变脸方阵选拔演员,任鑫从700多名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开启了为期近4个月的集中训练。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在道具室整理头饰,为上台表演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右三)与同伴们前往候场区,准备登台表演。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左一)检查同伴的演出服装穿着是否妥当。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然而,由于学生们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戏曲形体训练和艺术熏陶,更不用说川剧变脸技艺的学习,“就像‘一张白纸’,培训难度很大。”变脸方阵的领衔主演和设计编导康勇说,“但学生们能吃苦,接受能力强,再加上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通过戏曲表演形体基本功训练、川剧变脸特有形体训练以及变脸技巧练习,一段时间后他们已经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川剧变脸表演了。”
↑7月8日,康勇(中)与变脸方阵中的大学生们一起参加大运会开幕式彩排。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任鑫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中)与其他同学前往道具室更换服装和道具,为上台表演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任鑫(前中)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表演前与同伴们在候场区拍摄合影。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参加大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这段经历,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美好而深刻的回忆。”任鑫说。作为四川巴中人,亲身感受着家乡的传统文化,更让她感到自豪。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川剧变脸方阵设计编导康勇(右)在道具室为任鑫整理头饰。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换好服装头饰道具后走出休息区,随手将屏风拉好,以防变脸道具的机关被他人看到。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任鑫(前右三)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左二)将防暑的药品发给其他参演的同学。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在道具室更换服装和道具,为上台表演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任鑫(前右)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大运会开幕式彩排演出前,康勇(前)向变脸方阵的大学生演员们讲解演出要求和注意事项。新华社发(康勇供图)
↑7月23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前,任鑫(左一)与同伴更换服装后前往休息区,为上台表演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7月23日,任鑫(前左一)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彩排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关键词: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北京地铁公司官方微博消息,针对6月11日官方和媒体通报的北京新增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涉及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2号线
中新网6月13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3日14时19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4 26度,东经85 37度)发生3 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拉萨6月13日电 (谢牧)反映拉萨乃至西藏自治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纪录片《发现拉萨》近日在尼泊尔电视台与尼泊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