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益莹
“医生你看看,我们家孩子不爱吃饭也不长个子,面黄肌瘦的,这可咋办?”
6月1日下午,在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一位奶奶带着5岁的孙女向医生焦急地询问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孩子的身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让孩子长高,家长们愿意付出金钱和时间的代价。
但是,有的家长也存在一些误区,因为错误认知,导致了孩子一辈子的遗憾。
6月1日下午15点,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举办了“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辉果向家长们分享了关于孩子长高的各种知识。
张辉果表示,饮食、睡眠、运动和情绪是孩子长高不可或缺的几大因素。
“对于身高问题,应该早诊断、早干预。在门诊遇到过13、14岁孩子骨龄接近闭合的,强烈要求打长高针。而一些5、6岁已经诊断为矮小症的家长却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甚至侥幸观望放弃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流传甚广的错误观念,影响着家长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孩子身高约有70%来源于父母遗传。还有约30%来源于后天多种因素,有着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甚至双胞胎身高也有悬殊差别。”张辉果说。
因此,后天发挥同样重要,不可过分强调遗传而忽视后天影响因素。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期的标志,骨骼生长,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增长开始进入倒计时。
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女孩乳房隆起,男孩睾丸增大,特别是男孩性发育隐蔽,一般极难被家长观察到,所以进入9岁前后要持续监测评估身高发育状况。
张辉果表示,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月经初潮会带来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如果出现月经初潮,表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是个体发育已接近成熟的标志,此时身高增加明显放缓,生长空间已非常有限。
误区三:孩子不喜欢吃饭,挑食,才会导致身材矮小,只要补充营养,孩子身高肯定能够正常3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儿童身高增长主要依赖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就会导致生长迟缓。
生长激素通常是在血糖比较低的时候分泌。而一个人通常是在饥饿的时候血糖水平比较低,也就是说,人在饥饿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会更多一些。
这与中医的经典理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吻合的。
误区四:只要骨骺没有闭合都可治疗,等长大些了再治疗也不迟年龄越大,骨龄也越大,生长空间越小,一般女孩骨龄大约14-15岁长骨骨骺闭合,男孩骨龄大约16-17岁出现长骨骨骺闭合,孩子也就停止长高了。
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让孩子再长高。很多家长一味等待孩子晚长,认为孩子现在矮点不要紧,到了青春期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猛增期。
其实很遗憾的告诉大家,长高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偏矮,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千万不要等到骨骺闭合才想去干预。
误区五:吃增高药效果好有些家长认为增高药对孩子有增高效果。但研究发现该类增高药物含有性激素。性激素的确有促进身高增长的作用。但促进身高增长的同时,会加速促进骨骺的快速闭合,对终身高的改善也是有弊无利的。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用补药和维生素可以长高。
“滥用补药或过量服用维生素可能会引起儿童性早熟及其他问题,而性早熟是儿童长不高的元凶之一。”张辉果说。
误区六:二十三蹿一蹿其实这种俗话是不科学的。
老观念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之分,所谓的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退,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
“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齡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张辉果说。
而且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应及时就医。
健康问题,足不出户,在线咨询
来顶端新闻“我想@名医”吧
下面是操作视频,可以收藏自用或者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让更多人能及时得到帮助~
如果你还有更多想咨询的问题也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获取一对一指导(扫码添加小助手)
关键词: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北京地铁公司官方微博消息,针对6月11日官方和媒体通报的北京新增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涉及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2号线
中新网6月13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3日14时19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4 26度,东经85 37度)发生3 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拉萨6月13日电 (谢牧)反映拉萨乃至西藏自治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纪录片《发现拉萨》近日在尼泊尔电视台与尼泊尔人